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 助力航天腾飞
来源:劳动午报   2018-01-22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凤林

res01_attpic_brief.jpg

2014年,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一名来自中国的技术工人同时获得三项金奖震惊了世界,他就是高凤林。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颗“心脏”,也就是氢氧发动机喷管,都在他手中诞生。37年来,他先后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这个数字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他还先后攻克了200多项航天焊接难关。

攻克焊接难关

连续昼夜奋战一个月

上世纪90年代,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研制瓶颈。火箭大喷管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组成,全部焊缝长达900米,焊枪多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

在首台大喷管的焊接中,高凤林连续昼夜奋战一个多月。每天累得腰和手臂都麻木了,晚上回家都要用毛巾热敷才能减轻痛苦。凭借着高超的技艺,高凤林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成功焊接出第一台大喷管。但随后的X光检测却显示,大喷管的焊缝有200多处裂纹,面临被判“死刑”的命运。

高凤林异常镇定,他从材料的性能、大喷管结构特点等展开分析,最终判断出:裂纹是假的。经过剖切试验,在200倍的显微镜下显示,所谓的“裂纹”确实只是焊漏与方管壁的夹角所造成的假象。就此,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试车台。这一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此后,在为长三甲系列火箭焊接第二台氢氧发动机的关键时刻,公司唯一一台真空退火炉发生炉丝熔断,研制工作一时陷入停滞。要想恢复设备运转,必须有人从窄小的炉口缩着肩膀钻进去,将炉丝重新焊接在一起。

那时正值盛夏,炉内氧气本就稀薄,焊接时还要输送氩气进行焊接保护,情况十分凶险。高凤林忍住长期加班导致的胃痛,主动要求钻炉抢险。在漆黑的炉腔里,他打着手电忍着闷热和缺氧的窒息感进行焊接,每到呼吸困难时,他扯扯脚上的安全绳,外面的同事就赶紧把他拉出去换一次气。三进三出,前后近两个小时,他成功地焊好了炉丝,让真空炉恢复了运转。高凤林也由此得名“金手天焊”。

应对疑难杂症

国内外同行向他求助

随着高凤林远近闻名,国内外同行遇到棘手难题也向他求助。一次,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一种中远程客机发动机出现裂纹,很多权威专家都没有办法修好。国外派来的专家更是断言,只有把发动机拆下来运回生产的国家去修,或者请国外的专家来中国才能修好。

高凤林被请到了机场。看着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国外的专家仍然明确地说:“你们不行,中国专家谁也修不了!”高凤林却通过翻译告诉国外专家:“我十分钟之内就能把它焊好!”焊完后,国外专家反反复复检查了好几遍,面带微笑对高凤林竖起了大拇指。

2007年9月,在长征五号研制的关键时刻,发动机内壁在试车时出现烧蚀。现场专家焦灼地联系高凤林求援,高凤林带着助手赶到现场。操作台10米开外就是易燃易爆的大型液氢储罐,脚下是几十米深的山涧。故障点无法观测、操作空间异常狭小,仅能硬塞一只手臂进去,高凤林只能凭着多年的操作经验“盲焊”。最终,在夜晚来临前,他成功地排除了故障,被发动机总设计师戏称“通过了国际级大考”。

真正的国际级大考发生在2006年。那年11月底,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的秘书多方辗转找到高凤林。原来,由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AMS-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在制造中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希望高凤林前往解决。

探测器用的是液流氦低温超导电磁装置,将搭乘美国最后一班航天飞机“奋进号”到国际空间站上执行探测任务。此前已经来了国内外两拨“顶尖高手”,但因为工程难度巨大,项目实施方案一直没能得到国际联盟总部的认可。在论证会上,高凤林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得到各方专家赞赏。会后,高凤林又耗费几天的时间,把思路完善成一个创新设计方案。方案终于通过了国际联盟总部的评审,高凤林也被美国宇航局委以特派专家的身份督导项目实施。

努力前行

应对新技术新问题

如今“高凤林”这三个字在业界已经是非凡的代称,可在非凡业绩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非凡付出。他常常连续熬夜,最长的一次熬了将近一个月,每天要忙到凌晨5点左右,那次是为了国家863计划的一个项目。26个难关,都需要一个个去攻克。

因为这样的付出,他被同事称为不吃不喝的“骆驼”,是“和产品结婚的人”。为了攻克难关,他常常不顾环境危险,直面挑战,为此曾多次负伤。鼻子受伤缝针,头部受伤,三次手术才把异物取出,而胳膊上黄豆大的铁销由于贴近骨头至今无法取出。

因为要应对新技术新问题,高凤林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有进步”。他的徒弟们甚至说,师傅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为解决问题而读书。因为高凤林不仅要自己会干,还要能写出来指导别人干,他著有论文30多篇,每年授课120多课时以上,听众上千人次。

在操作难度很大的发动机喷管对接焊中,高凤林研究产品的特点,灵活运用所学的高次方程公式和线积分公式,提出了“反变形补偿法”进行变形控制,这一工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主编了首部型号发动机焊接技术操作手册等行业规范,多次被指定参加相关航天标准的制定。

2011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高凤林的名字,命名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也是首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2015年,高凤林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工作室现有成员19 人,平均年龄只有34岁,其中有5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1名航天技术能手,工作室已经成为重要的人才育成基地。



分享到
热点推荐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    2017-08-10
站内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