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长发指挥机动车辆有序通过道(魏伟 摄)
这是中原地区最繁忙的道口之一,每天有140多趟列车和近6000辆机动车通过。17年来,他像一名繁忙路口的交通警察,用探索总结出的抓、卡、盯、查、补、谈“六字”口诀,守护着道口的平安。
人物素描 侯长发,52岁,中共党员,新乡桥工段大召营道口工区工长。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将“侯长发道口安全工作法”评为局级“党建优质品牌”。
“这道口铺面只有10米宽,每天有140多趟列车和近6000辆机动车通过。这么大的车流量,不在这儿盯着,心里不安生。”11月17日,中原大地天寒地冻。10时10分,一列货物列车通过道口,52岁的侯长发鹰眼般盯控着一处处关键点,生怕出一点纰漏。
侯长发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乡桥工段大召营道口工区工长。17年来,在这个中原地区最繁忙的道口,他像一名铁路“交警”,用责任和坚守保证了3700多万辆次机动车和86万余趟列车安全通过。
大召营道口是新乡前往郑州方向的主要通道,车流量大,白天通过的多是小型车辆,夜晚则以货车居多。11月17日下午,记者在道口看到,有一列货物列车通过时,等待通过道口的汽车一会儿就排了100多米长。“今天是周五,通过的汽车要比平常多很多。”侯长发说。在值班室没有说上几句话,预告列车即将通过道口的电铃就响了起来。
值班室就在道口旁,值班室的桌子上放着小半锅泡面,已经放凉了。
“呜……”又一列货物列车鸣笛驶来。一名道口工站在值班圆台上立岗迎车,老侯和其他工友神情严肃地看着路上的机动车辆。
列车通过,道口放行。老侯走进值班室,开始吃“凉面”。“守着这道口,基本吃不上热乎饭,三五分钟一趟车,刚扒拉两口,又有车来了。”老侯说。
夜幕降临,寒风刺骨。一辆满载货物的货车快速通过道口。老侯看着道口前被重车轧出的大大小小的坑皱起了眉头。
“晚上过的货车太多了,有的车拉的货恨不得有一车皮,把路都轧坏了。为了让车快点通过道口,我们还要修补这些坑坑洼洼呢。”据老侯介绍,每逢雨雪天气,他们最为紧张忙碌。前几天连续降雨,道口前的坑洼成了水池。他们在列车通过的间隙,冒雨用抢险用的竹筐从远处抬来石子,一筐筐地填进水坑,方便车辆顺利通过。但往往一趟车过后,水坑中的石子就被挤了出来,他们就得开始新一轮的填补。一些刚到工区的职工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还要负责公路方面的事。“咱们的岗位虽然是铁路道口,但为的是来往车辆安全通过。一辆汽车抛锚了,整个道口就瘫痪了。这也是我们的失职啊。”每遇到职工提问,老侯多是笑着这样解释。
在这个道口,老侯已记不清自己到底遇到或处理过多少次突发事件。他只知道,这里没发生过一起因为处置不当而影响道口通畅和道口安全的事情。“平时多想一些、多做一些,时刻把安全放在前面就好了。”老侯说。这也是老侯总结出来的最朴实、最实用的工作经验。
“在工区,他一有空就自己写写画画、总结经验,组织伙计们研究道口疏导方案……”对老侯的好学善思,工区老师傅牛长运印象深刻。
这些年,老侯围绕着通行高峰期疏导、道口事故隐患消除和看守人员提素等方面,想出了不少的好点子。他探索总结出以抓、卡、盯、查、补、谈(即抓落实、卡关键、盯重点、查漏洞、补缺陷、谈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六字”道口安全工作法,在这个段道口看守工作中推广后,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以他名字命名的“侯长发道口安全工作法”被评为局“党建优质品牌”。面对荣誉,老侯说:“用心干就能把工作干好。”
“呜……”又一趟货物列车鸣笛驶来。站在落下的栏杆前,老侯面对着一辆辆汽车举起了红色的手旗。无数的车灯照在了他的身上,那是对老侯的礼赞。
记者感言:
老侯很平凡,平凡得就像一颗道砟,默默坚守,默默无闻;老侯很不平凡,酷暑严冬,风霜雨雪,探索安全规律,总结工作方法,执行作业标准,确保了繁忙道口的安全。
老侯工作很用心。采访时,记者多次想起一名劳模说过的话,用力干,只能把工作干完;用心干,才能把工作干好。道口管理工作看起来简单,却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铁路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侯长发探索总结的道口安全工作法,就是他用心工作的体现。看来,岗位不分大小,工作不分轻重,只要用心,照样能做出成绩,受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