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玲:油田上的“女专家”
来源:黑龙江工人报   2017-12-20

——记大庆采油四厂第四油矿集输技能专家王惠玲

大庆油田公司最年轻、杏北油田唯一的集输技能女专家——王惠玲,16年来扎根一线、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曾先后获得油田公司“杰出员工”“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百名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百对优秀师徒”等荣誉称号。

1998年,20岁的王惠玲以优异成绩从技校毕业,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她选择了继承父辈的事业,成为了大庆采油四厂第四油矿五区四队的一名集输工。上班后,她认真当好“小学徒”,随身带着笔和本,跟在站长和老师傅的身后不停地问这问那,被大家戏称为“甩不掉的小尾巴”。她还悄悄的观察各班员工操作机泵的手法,并不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操作水平不断提高。仅一个月时间,她就成为同来的实习生中最先单独定岗的人。

2007年,王惠玲代表矿参加厂技能大赛。为了取得好成绩,在制作法兰垫子练习中,她越拿不住铁剪子就越与自己较劲,偏要拿稳剪好。而且一天连续剪20多个,磨出血泡的手指疼得都不敢回弯。计算机操作对她来说是个弱项,她就一天连续几个小时练习打字、制作表格。有一次,她实在困了,就趴在计算机前睡着了,醒来后,感到眼睛闭不上、嘴也合不拢。当她到医院检查时,被告知是由于压力过大患上了面瘫。面对已进入倒计时的比赛时间,她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多次劝告,每天早上到医院针灸后就急忙跑回场地参加训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她摘取了集输工种第一名的桂冠。2008年考取集输技师,2009年被授予油田公司“集输技能专家”称号,成为杏北油田唯一女集输专家。

王惠玲被聘为集输技能专家后,既自豪也备感压力,并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企业对自己的培养,不遗余力的为生产破解难题。

在工作期间,她经常听到维修班员工反映清洗机泵过滤器费时费力。如何帮助大家寻找简便清洗过滤器的方法,成为她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课题。一天晚上,她在家收拾碗筷时,看到水池下的一个网状盒挡住了剩下的菜叶,这样就不会造成下水道因杂物堵塞。这一发现给了她提示,经过仔细琢磨、反复试验,“机泵方便清理过滤器”诞生了。这项革新应用到生产中,原本两个人需要一个小时完成的清理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有效的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2013年中转站改造期间,一直忙碌在施工现场的王惠玲发现,新改造的二合一收油装置的伴热管线设计不符合本站实际生产情况,如果应用将导致冬天收油受影响。于是,她针对这一环节认真研究,并亲自动手设计现场指导管汇组装的伴热流程,经领导批准后进行改装。经过冬天的检验,每天收油比原设计多收0.4吨,直接为企业创效65万余元,收油效果非常明显。

从此,一件件小革新、小发明从她的手中应运而生,成为她破解生产难题的金钥匙。几年来,她研制的革新成果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厂技术革新奖4项,发表国家级论文4篇,为企业创效近百万元。

面对纷沓而至的荣誉,王惠玲想到的是感恩与回报。她希望尽一已之力,为油田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能手、生产骨干。

在厂、矿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王惠玲面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员工,她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为了让徒弟尽快掌握机械制图技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图内容,她把自己总结出的“惠玲推尺“绘图法倾心传授给大家。

2013年,在备战油田公司举行的“我当先锋,稳油增气”擂台赛时,作为8名选手中年龄最小的王惠玲,既当老师又当选手。在封闭集训期间,她不但要照顾大家的生活起居,更要合理有效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培训内容。“久经沙场”的王惠玲知道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来自各单位的技术尖兵、专家能手齐聚一堂,个个憋足了劲儿,等待着这场别开生面的较量。面对强劲的对手,王惠玲毫不胆怯。在技能训练上,她提出了“24小时理论、实践互换”培训法。即面对紧缺的操作工件,学员之间合理安排时间练习操作,不论白天黑夜,让工件24小时连轴转。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惠玲的带领下,大家瞄准目标、共同努力,在团体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几年来,她培养的徒弟中6人走上干部岗位,培养各单位生产骨干30多人,真可谓“桃李满园”。



分享到
热点推荐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    2017-08-10
站内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