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人工智能应用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现象
来源:人民网   2017-09-05

由山东省泰安市检察技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起主办的首届“泰山高峰论坛”于9月1日-2日在山东泰安召开。期间,记者以“人工智能在职务犯罪评估与预防中的应用”为主题对泰安检察技术研究所所长、专职检委会委员公维剑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郭宗明进行专访。

目前,基层职位犯罪呈现多发、高发、专业化、隐蔽化的态势,小官小腐的危害其实更加巨大,因为其动摇的是社会的根基,损害的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推进,关系到老百姓的扶贫、农业、民政、养老、医疗各种专项资金大量下拨,侵吞、套取这些资金的蛀虫也大量涌现,甚至出现了专业化的机构和专业化的队伍,这类职位犯罪在中国并不少见,一旦形成了一直气候和生态,其危害将是灾难性的,因为这些犯罪会使人民群众丧失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人工智能对职务犯罪研究至关重要

打击基层职位犯罪本身存在很多困难,甚至有很多死角和盲区,一是数额小,在海量的交易中去发现小额的不良交易,依靠传统的人工筛选,几乎不可能;二是隐蔽,这类犯罪已经有了成熟的模式和专业的队伍,所有的掩盖犯罪的形式都是合法的,同样需要高科技手段去发现犯罪;三是犯罪形式的信息化。在技术与法律跨界合作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现象。

公维剑表示, 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各类犯罪模型的发挥效力的节点提前,构架犯罪预防机制,形成打防一体的职务犯罪整治系统,有效地塑造风清气正的基层环境。

郭宗明表示,利用计算机的数据挖掘技术,发现职务犯罪的蛛丝马迹和特征,能够有效对职务犯罪进行预防,信息技术对于职务犯罪的预防和发现有很大的作用。现在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带来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成熟,另一方面带来巨量的数据信息,其中就包括可获取的职务犯罪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发现犯罪线索,及早进行线索分析、犯罪预防,或者挖掘职务犯罪规律和模型,无疑对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挽回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础和应用结合,案件梳理总结犯罪模型

对职务犯罪的研究主要采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会采用基础研究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挖掘犯罪线索和模型,并通过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会有新的“实时”的数据,载入模型,发现新的职务犯罪线索,供专业人员参考,测试模型在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当然,在项目的合作上,我们会拿到一些更特别的数据,也更有利于犯罪线索的挖掘。

在跨界合作的基础上,双方会组织众多的实务专家,对办理过的基层职位犯罪案件进行梳理,针对不同种类案件,总结出不同的犯罪模型,由郭老师这样的专家对所有的案件数据进行分析,为我们写出各类犯罪模型的计算机程序,我们再在实践中去验证这样的程序,修改、固化后,形成反腐败的利器。

警惕职务犯罪苗头 全民培养自觉行为

目前对职位犯罪研究,应该是预防、警示为主,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犯罪的苗头,阻止一些干部继续犯错,对其本人是挽救,对单位、国家也是减少损失。 “上医治未病”,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会将各类犯罪模型的发挥效力的节点提前,构架犯罪预防机制,形成打防一体的职务犯罪整治系统,塑造风清气正的基层环境。

职务犯罪的最终目标是变成一个自觉行为,就像开车看到红灯就要停车一样,形成习惯,而不是为了交通违章的罚款。

有一个著名的典故,东汉年间,王密送杨震送礼表示感谢,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夜无知者。”意思是说大晚上的哪有谁能知道呢?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只得带着礼物,十分羞愧地离开了。

但是现在的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一切都是有记录的,天网、天眼……等等,现在的技术,使得我们收集到的数据能被充分挖掘。如果一个人意识到做什么都可能会被发现,就会时刻有敬畏、畏惧之心,这样也就起到了预防犯罪的目标。

新技术的采用需要建立在安全基础上,在制度层面上建立互监机制。在职务犯罪案件处理过程中,往往将技术工具使用者和实际办案人员分离等措施来减少技术风险。专家希望在党纪和法律的天空下,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会同更多的有情怀的人,打造一个防控打击职位犯罪的“超级机器”,在社会人人都存敬畏之心的情况下,职务犯罪现象将会不断减少。



分享到
热点推荐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    2017-08-10
站内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