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供电段推进“天眼”系统建设守护设备安全侧记
“检测试验室分析员康继祥工作细致,利用铁路‘天眼’发现重大设备安全隐患,给予试验室一次性奖励2万元,给予康继祥一次性奖励5000元。”11月8日,昆明供电段有关人员利用铁路“天眼”及时发现隐患,确保了供电设备安全,并由此获得了奖励。一时间,这成为全段干部职工热议的话题。
“我们只要坐在检测试验室‘天眼’指挥中心就可以看到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能随时进行动态监测检测。有了‘天眼’,再小的设备隐患也无处遁形,我们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作为参与“天眼”建设、负责“天眼”运行维护和数据分析的主要工作人员,康继祥这样向记者描述“天眼”的作用。
2016年底,昆明供电段紧紧围绕确保云岭高铁和旅客安全的工作目标,不断推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全面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该段深入推进铁路“天眼”建设,专门成立了“天眼”系统分析组,研究建立完整的管理应用体系,不断完善与“天眼”系统配套的硬件、终端、通道建设,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如今,检测试验室分析员从最初的8人增加到24人,他们和铁路“天眼”一起,守护着云岭高铁安全。
如今,铁路“天眼”担负着云岭大地近700公里高铁供电线、1882条公里接触网设备的监测检测任务,对铁路供电设备实施24小时全方位监控和360度无死角保护。
“‘天眼’完全改变了铁路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解决了因为人的疏忽而造成缺陷漏检漏修的问题。”“天眼”指挥中心主任李云武向记者介绍,这套全智能的“天眼”系统又被称为6C系统。其中,1C系统安装在“黄医生”检测车上,负责对接触网弓网参数和弓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并给出评价。原来靠工人双脚走完线路可能要一个月,现在“黄医生”两天工夫就可以搞定。2C系统是安装在动车司机室内的便携式视频采集设备,负责采集接触网及线路周围环境数据,之后由分析员逐帧分析数据。3C系统安装在运营的动车组车顶位置,负责全程监控、检测报警,并将数据实时传回检测试验室“天眼”指挥中心。4C系统由30台800万至2900万像素的图像采集设备组成,安装在检测车顶部,负责对接触网零部件实施高精度成像检测。5C系统安装在车站和动车库出入线的接触网硬横梁上,通过采集视频图像检测受电弓滑板技术状态。只要有受电弓通过,它就会采集数据,并实时传回指挥中心。6C系统实施地面监测检测。
铁路“天眼”建成一年多来,该段分析员通过对接触网设备进行监测检测,发现零部件松脱、导线高差、接触力超标、燃弧、安装不规范等问题9600多个,设备缺陷发现率达到99%,为云岭高铁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