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邢健 “画面上的东西越少,留给观众的东西越多”
邢健,编剧、导演。代表作:《冬》《冬去冬又来》《秋后》。一个用画面说话的导演,关注人,审视生活,反思人类的本性。电影风格似美丽而冰冷的噩梦,唯美的镜头里透着生命的残忍。

《冬》在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同姜文的《一步之遥》,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娄烨的《推拿》一同PK,并摘夺最佳艺术探索奖。在第3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冬》是中国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并摘夺最佳艺术贡献奖。是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继陈凯歌、张艺谋、谢飞等之后第七位获奖的中国籍导演,也是该电影节诞生至今,第一位以处女作入围主竞赛并获奖的电影导演。

【访谈记录】

【1】首先请邢健导演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导演邢健。

【2】 影片《冬》全篇没有对白,是无声的,您为什么选择黑白和无声这么有难度的表达方式呢?

影片《冬》全片没有对白,其实我们写《冬》的时候曾经想试图加过对白,但是我们一直没找到一个方法。我希望在电影中,哪怕是演员的一个动作,或者道具中一个很小的物件,都能起到叙事或表达作用。我希望我的台词,不说废话,每句话都起到他的作用。后来发现没有对白也可以把故事讲的很清楚,我就觉得不说那么多废话了。

“画面上的东西越少,留给观众的东西越多。”我不用对白去表达那种特别的孤独感,是因为有时候多说无益,像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 影视是一门视听语言,台词和色彩在影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冬》全篇时长73min,没有台词和色彩,您如何使影片在这样的情况下吸引观众?有什么技巧?

两个方面来说吧,第一方面就是说整个片子中的人物,主人公的一个内在状态他是连贯的,所以观众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他就会一直比较连贯。

第二方面就是其实我在我的《冬》里面很多地方都加了一些“点”。举个例子,就像王老师每天钓到鱼的时候一定是没有戴着帽子的,他没有钓到鱼的时候一定是戴着帽子的。其实像这种小细节在影片当中很多都有。就是希望观众慢慢的去感受,或者说是去发现,慢慢的看到有趣的东西,我觉得是和观众有一种互动的感觉。

【4】 说到“失语”,大家都会想到韩国导演金基德,他在电影中把“失语”发挥到了极致。有人说《冬》给人的感受和韩国导演金基德很相似,沉默中暗藏着残忍。《冬》的创作是不是受到金基德导演作品的影响?

我不觉得我的影片和金基德的影片有那么的相似,就《冬》而言,我觉得没有那么相似。但是呢,金基德导演确实是我比较喜欢的导演,而且他的影片对我也有一定的影响。

【5】 《冬》的故事线条简单清晰,但是中间有很多可以深挖的地方和悬念,比如老人钓鱼的设置、男孩的帽子等,您是如何在无声中设置悬念的?一部影片悬念和深意该如何设置才恰到好处?

像刚才提到的这个钓鱼,老人一开始白天去钓鱼,晚上把鱼带回家睡觉,第二天再把鱼放回去。有一场戏做的相对来说是细腻一点的,好像是第三天钓到一只鱼,他把这鱼又放回去了,最后鱼又自己蹦上来,就是人和鱼的情感的沟通,有这么一场戏。就是人和动物的情感的一些点来做一些悬念点。

对于一个导演、一个创作者,他对生活的一个态度或者一个认识,他认识到什么或者看到什么,就把它拍出来。可能每个人的理解的生活的深刻程度不一样,或者说大家经历不一样所以说呈现的就有所不同。所以说我觉得不存在刻意的设置,它就是自然的流露。

【6】一般导演拍戏都会选择拍自己熟悉的题材或是和自己相关的经历,《冬》和您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我觉得说的很对,一般一个青年导演拍第一部电影时一定是去拍生活经历的事,这是一定的。但是我的这部影片《冬》不太一样,他实际上是我一种心理状态的展现,就是相当于我内心的一个经历吧。

最大的灵感来源还是我曾经有的一种内心状态,我从小就爱思考一些问题,人生的生死轮回啊,自己将来死了会去哪里?就是会思考很小的这些问题吧。后来从学画画,大学学摄影,后来做导演,都希望把这种内心的状态去表现出来,用各种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出来。

我觉得拍摄第一部作品,什么都不需要注意,就是认真的,一定要很有自信。然后去拍就好了。不怕错误,怕剧本不成熟啊,你觉得这个剧本是对的它就是对的。

如果说非要聊一些很具象的问题的话,就是注意下人与人的关系啊,拍戏中遇到的问题啊,这种我觉得就比较泛了,不用考虑这么多。你觉得是对的,就是对的,即使是错的,也要把他变成对的。

【7】 有人说《冬》的拍摄手法对于电影市场是一种个性和创新。您如何看待影片中的“个性”与“创意”?您认为怎样的影片算作“有个性”?您怎样看待电影市场中影片“个性”和“创意”的重要性?

我觉得《冬》应该是比较特别的一部片子吧。

我觉得中国现在不缺导演,而是缺有想象力的导演,缺有想象力的电影。现在国内电影类型化太单一,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各式各样的都应该有。

【8】为什么选择与王德顺老师合作?

首先,王老师也是东北人,其二,王老师的身体是我见过的在老演员里应该说是最棒的。其三,最重要一点是王老师搞过哑剧,我这部影片正好没有对白,这部戏正好适合他。而且他的气质,外形也比较适合。

受“安全应急宣教进基层”活动小组邀请,作为特约导演,参与此次“应急微电影大赛活动”。我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应急救援,发现身边的 “英雄”,让时刻守护我们的“英雄”事迹得到广泛传播。(安全应急宣教进基层活动组推荐)